从研究生时期的兼职代课,到如今在仰恩校园深耕多年,钱远玲与教育的缘分,始于一场偶然的生计选择,却在日复一日的师生互动中,沉淀为坚定的职业信仰。在她的教学生涯里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只有对“良心”二字的默默践行——用清晨的课堂、深夜的回复、操场的陪伴,编织出属于教育者的温暖画卷。
因热爱扎根,让初心落地生根
与教育的结缘,始于研究生期间的兼职经历。为缓解生活费压力,钱远玲从研一开始担任高校代课老师,三年时光里,讲台成了她最熟悉的舞台。“享受在讲台上跟学生互动,在台下跟学生成为朋友的感觉”,这份纯粹的热爱,让她在毕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职业。
入职仰恩后,她曾多年住校,校园的宁静与清新成了工作的底色。那些年,她常与学生在操场并肩跑步,听他们倾诉青春的烦恼;宿舍里,偶尔会挤满来一起煮饭的学生,烟火气中藏着亦师亦友的温情。即便后来搬离校园,每天清晨6点多起床准备早餐,不到7点驱车赶往学校,夜晚等孩子入睡后再伏案工作至11点,这份对教育的热忱从未因生活节奏的改变而褪色。
以细节浇灌,让教育浸润成长
在钱远玲的教育词典里,“良心”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拆解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:课前打磨课件时,她会反复琢磨“这个案例能不能让学生多懂一点”;深夜回复消息时,总惦记着“这孩子或许正为前途迷茫”;课堂上发现学生沉迷手机,课下总会主动聊几句,用关注与鼓励期待他的转变。
一位因心理问题休学后复读的女生,让她牵挂至今。入学第一天起,钱远玲便格外留意她的状态,试图在生活与学习中给予支撑。尽管女生最终未能完成学业,但离校前全家专程道谢的场景,以及七年来每年教师节的微信祝福,让她明白:教育的影响,或许不在当下的成绩单上,而在漫长人生的回响里。如今,听到女生工作、结婚的消息,她总会为这份跨越校园的成长由衷欣喜。
用真诚联结,让时光见证价值
“让学生敞开心扉的秘诀,一定是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真诚。”这是钱远玲与学生相处的信条。无论是当面交流、电话沟通,还是微信、QQ上的留言,她总会耐心回应学习的困惑、生活的难题、情感的迷茫。这种毫无保留的真诚,换来了学生最动人的回馈。
曾有一届学生毕业前夕,她提议带家人与大家合影,两个小时内,分散各地的学生悉数赶回;离校前的夜晚,教室门后藏着全班精心准备的音乐与视频,推门瞬间的泪目,成了彼此心中永恒的温暖;毕业后,学生们定期回校相聚,带着工作的成就、家庭的喜悦与她分享——这些瞬间,让她清晰地触摸到教育的意义:“自己的付出,都在学生的成长里有了答案。”
与星辰同赴,让热爱照亮征途
从初登讲台到如今,钱远玲最大的变化是“更珍惜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天”。她深知“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”,从初见便预见离别,因此格外重视每一节课、每一次交流。在她看来,教师的角色不该是知识的垄断者,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同行者——学生不受框架限制的想象力,会倒逼她跳出惯性思维;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敏锐,也在拓宽她的认知边界。
当被问及教学生涯的总结,她选择“与千万颗星辰共赴一场成长的远征”。正如她所说:“所谓教学,不过是用自己的微光,去唤醒更多星辰的璀璨,而在这个过程中,自己也早已被那些星光温柔照亮。”这份双向奔赴的成长,正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。
如今,钱远玲依然保持着每天长跑的习惯,运动带来的精力充沛,让她能以更阳光的状态面对学生。课堂上,她常分享运动的感悟,鼓励年轻人“动起来”——正如她用行动证明的:教育是一场漫长的奔跑,唯有带着初心与热爱,才能在时光里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。(0638太阳集团新闻中心 柯芳芳、肖镒明/文 审核:黄培真)